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
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
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
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

译文自然界如果有知,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。事物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新和变化,这是必然的规律。

注释天若有情天亦老:这里指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,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。人间正道: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。沧桑: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。

赏析此句借用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一句,将其赋予了新的意义:自然界四季变化,运行不息,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,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。

完善

原文

毛泽东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

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。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。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,百万将士渡过长江天险,直捣黄龙。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城南京啊,今天的面貌胜过往昔,这巨大而彻底的变化,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。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,痛追残敌,解放全中国。不可学那贪图虚名,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。自然界如果有知,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。事物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新和变化,这是必然的规律。

注释钟山:《江南通志》:“钟山在江宁府东北,一曰金陵山,一曰蒋山,一名北山,一名元武山,俗名紫金山。周围六十里,高一百五十丈。诸葛亮对吴大帝云:钟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1949年4月21日,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,号令全军坚决、彻底、干净、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,解放全中国。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“首都”南京。毛泽东同志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得到占领南京的捷报,心情振奋,写下了这首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

张云 张广宇 韩洪泉编著.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遗产:上海大学出版社,2007年06月:第277页

2、

毕桂发,赵建英主编.毛泽东诗词与书法品鉴:研究出版社,2008.11:第426页

赏析

“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。”钟山即紫金山,在南京市东面。苍黄同仓皇,状匆忙、急迫。指南京突然受到革命暴风雨的袭击,因为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渡过了长江,占领南京。原来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派邵力子、张治中等到北平去参加国共和谈,经过半个月的商讨,4月15日,由中共代表团提出《国内和平协定》,4月20日,南京政府拒绝接受。当时蒋介石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,人民解放军只用三天时间就冲破长江防线,占领南京,显得非常突然,故称苍黄。又,苍黄,还有变化之意。所以“起苍黄”,又有形势变化,改朝换代之意。因此这句话是模状格,描写人民解放军很快占领南京;是借代格,借钟山来代替南京;是比喻格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中首联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;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,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;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;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,对此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。全诗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,传达出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,格调雄伟,气势磅礴,雄壮有力。

猜您喜欢

方读此,勿慕彼。此未终,彼勿起。

——《弟子规·余力学文》
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
——苏轼《庐山烟雨浙江潮》

掌中舞罢箫声绝,三十六宫秋夜长。

——徐凝《汉宫曲》

其次致曲。曲能有诚。诚则形。形则著。著则明。明则动。动则变。变则化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

——《中庸·第二十三章》

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

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章句下·第四节》

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

——佚名《伐木》

绿杨烟外晓寒轻,红杏枝头春意闹。

——宋祁《玉楼春·春景》

垂下帘栊。双燕归来细雨中。

——欧阳修《采桑子·群芳过后西湖好》

颠狂柳絮随风舞,轻薄桃花逐水流。

——杜甫《绝句漫兴九首·其五》
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
——李白《将进酒》

相关文章

陶笛 陶塤

陶笛 陶塤

2025-08-23 阅读 5756
荣泰健康:外销把握韩国基本盘+拓展欧美东南亚潜力市场,内销按摩椅龙头双品牌战略清晰
苹果手机gps定位在哪里打开

苹果手机gps定位在哪里打开

2025-07-13 阅读 59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