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于二战时期,现代军舰的火炮口径的确小了很多,如今主流舰炮口径大多在76-155毫米左右,这与二战时期动辄几百毫米的火炮口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究其原因,主要还是因为导弹和火炮等武器技术的进步,导致了作战方式和作战理论的转变。
二战及以前很长一段时间,火炮都是海战的主要交战武器。因为舰炮的主要作用是攻击敌方军舰或陆地目标,所以其火力自然越强越好,射程自然也越远越好。基于这样的作战方式,舰炮的口径也就越大越好。二战期间,日本“大和”级战列舰的主舰炮口径甚至达到了460毫米,美国“依阿华”级战列舰主炮口径也达到了406毫米。
二战期间,随着战争的进行,大炮巨舰的作战方式也开始随着航母的崛起而逐渐动摇。二战后,导弹时代的来临,更是直接宣判了大炮巨舰时代的终结。毕竟火炮的射程再远也敌不过导弹和飞机,威力在强也不敌带有核弹头或高爆弹头的导弹,所以从这时开始海战的主角便不在是舰炮了。
得益于火炮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,从精度到射程,舰炮的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而且伴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普及,火炮的打击能力和打击效率也有了质的飞跃。现在的主流舰炮主要用于打击小型舰艇、巡航导弹、无人机等目标,靠着高射速和高精度给予目标精确杀伤,不在依靠口径和火力。况且舰炮口径太大也并非好事,因为口径越大,对精度和射程的影响也越大。也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,舰炮口径才会越做越小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